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4--6周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象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民间有些老人认为“马牙”是不好的兆头,要用针挑掉或用布擦掉,才能“避邪免灾”。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因为刚出生的婴儿身体抵抗力差,口腔粘膜很娇嫩,唾液分泌量又少,唾液抑制细菌和对口腔的清洁作用差。一旦用布擦或用针挑破粘膜,极易感染细菌,继发破伤风或小儿颌骨骨髓炎,如治疗不及时,极有可能导致小孩夭折。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病,而是牙齿在发育中残留的牙板上皮没有被吸收而形成的角化物,医学上称为“上皮珠”。它附着在牙床上,呈针头或粟米状的白色或黄白色突起,可出现一个、几个甚至几十个。“马牙”不是牙,它没有牙根,也不影响以后正常乳牙的萌出生长,因此不需要治疗。只要经过一段时间,婴儿吮奶进食时,牙床与奶头反复接触摩擦,“马牙”就可逐渐脱落。有的婴儿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如果“马牙”过大,影响婴儿吸奶,可用2%红汞消毒,用消毒针挑破“马牙”,放出内容物,即可愈合。

看完记得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kouchuangaekc.com/ekcfz/11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