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乍暖还寒,

当你已这样明媚多姿,

把生命和光影影动成诗。

我们忍不住,

把心中百转千回的喜悦与你诉说。

多么想走进你呀,

可是你忽远忽近。

春风啊春风,

你愿意做我们的信使吗?

1

寻找风——我的发现

1

桥洞里的风很大

2

桥顶上的风很大

3

滑滑梯下面的风很大

4

滑滑梯上面的风也很大

5

墙壁上的管子里有风

6

跑道上的风很大

快把感受到的记录下来吧

底下的风很大、楼梯上的风很大

河边的风很大、国旗在用力飘

灯笼上细细的线动的很厉害

2

捕捉风——我的方法

A

交代任务

B

搜集到的捕风工具

玻璃瓶

夹子

垃圾袋

密封袋

气球

塑料瓶

铁桶

吸管

橡皮筋

C

探索各种各样的捕风方法并交流

我是跑着抓到那么多风的。

我旋转起来,就抓到了很多风

我甩,我甩,我甩甩甩。

墙壁上的管子里有风,我们把它灌进去。

滑滑梯上滑下来时我抓到很多风。

3

思维碰撞——我的收获

为什么我们捕的是风,但现在袋子里的不是风呢?

(孩子们被我的问题一下子问住了,但数秒过后,二胖首先给出一个答案,打开了孩子们的思维)

——那已经是空气了。(二胖)

——因为风被我捕过来以后就吹不动了。

——我们把它扎住,它就动不了了。

——因为它们不在流动了。(俊哥)

流动这个词说的真好,那空气会流动吗?

——空气不会动。(卲奕宬)

——只有风会动,风会吹。(杨钧媛)

——对,风吹在脸上很冷的,吹在国旗上,国旗会动。

——空气也会动的吧,我们呼吸的时候就可以把空气吸到鼻子里。(土豆)

——对对对,我们都可以呼吸到的。

原来空气也是流动的,那怎么样会形成风呢?

——要把空气搅动起来。(嘟嘟)

——要快快流动。

1

1

原来风就是因为空气快速流动形成的。所以刚刚在外面,空气流动非常快,让我们感受到了风,而我们把风抓到袋子里,它就吹不起来了,不流动了,就又只是普通的空气了。

那你们会造风吗?

看我的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咦,风又看不到,你们刚刚的捕风成功了吗?

——成功了,捕到很多风。(用塑料袋捕风的孩子纷纷想要分享成功的喜悦,他们在比谁的风更多。)

——我没成功,我这个瓶子不好捕,我在跑道上跑了两圈都没有捕到风。(阳阳)

——是啊,我也失败了。瓶子捕不到风。(孙冉)

你们觉得瓶子里究竟有没有捕到风呢?

孩子们做了一个投票,一大半的孩子都觉得瓶子没有风。

瓶子里究竟有没有空气,有没有小实验来帮助我们知道呢?

——老师,我觉得可以用一种方法:把瓶盖打开,用手感觉一下有没有。(李真)

我在她手旁边轻轻掀开盖子,她感觉了一下,摇摇头说:没有,空的。

——老师,还有一个办法,我洗澡的时候,玻璃上有白白的气,我在上面可以画画。我只要看一下瓶盖上有没有白色的雾气,有的话说明瓶子里是有空气的。(苏俊豪)

我让他仔细观察瓶盖,他看了一下说:没有空气。

——老师,我发现啦!瓶子里是有空气的,你看。(开心)

她拿着一个纯净水瓶子,用力挤压,说:“这个瓶子不能挤扁,而且里边有一些水珠在动!”

师:开心的瓶子压不下去,说明里面有空气,那么铁罐子压不扁,不能证明里边有没有空气,你们回去跟爸爸妈妈一起找找资料吧。

——我和爸爸查了资料,把空瓶子放进水里试试。

——我带了蜡烛来,点上火用瓶子罩住看看。

——塑料袋也可以的。

——那你们去试试吧。

空瓶子放水中

哇塞!老师你看,真的冒泡泡了。

观察蜡烛有什么变化

诶?蜡烛怎么会熄灭的呢?

我知道,妈妈告诉我,燃烧是需要空气的,一开始没灭是因为里面有空气,后来灭了说明空气用完了。

4

碎片时间——我的探索

孩子们继续玩他们的空气,比空气多少,抛塑料袋……这时,王振宇发现,用嘴巴吹气比较省力,于是,认为铁罐子捕不到风的孩子就用吹气的方法。吹着吹着,王振宇小朋友发现了白雾……

为什么会有白雾呢?

——因为我们吹了热的空气。

——我知道,热的空气碰到冷的空气就有雾气。

——那可以在上面写字了。

——老师,我已经吹不动了。

——好想做一做白雾的实验呀。

锅盖上面有好多水珠

打开锅盖好多白雾哦

我都看不清了

哇!纸巾都湿啦

我是可爱的分割线

一次散步时,走到食堂时,孩子们发现风特别大,几个孩子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向一说:“老师,我怎么感觉这里的风特别大呀。”“我也觉得。”其他小朋友都点头表示同意。

为什么通道里的风比较大呢?

——因为通道没有东西挡住。(王雨筠)

——因为那里的走廊比较小。

是像你们说的那样吗?

——不如我们来做个通道试验一下吧。(陶嘟嘟)

——可以把手卷起来做一个通道。(陆思羽)

——可以用姐姐妹妹带来的美甲盒子。(许书铭)

——可以用乐高搭一个通道出来。(向一)

——教室里的日历也可以,他的侧面也是一个通道。(邵闻君)

5

通道里的风——我的小实验

先做计划再行动!

我们要用桌子和椅子来搭

我们要搭一个桥洞

多搬一些牛奶箱全搞定

我们需要屏风

搭建花絮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老师~我们发现了问题……

——我们的风太小了,后面的小朋友都感受不到我的风。(李真)

——我们用积木做的通道很容易倒。(邵闻君)

——扇风扇的我手好酸,我觉得我们的通道做的有点失败。(陶嘟嘟)

那有什么好办法吗?

——需要大一点的电风扇。(朱悦同)

——搭的时候要用牢固的材料。(卲奕宬)

——我们可以把场地搬到空调前面。(书铭)

可是我们现在只有小风力的电风扇,怎么办呢?

——那我们把东西搭的小一点不就行了。(向一)

——我们只要用我们身体的一个地方感受风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整个身体都吹到风。(YOYO)

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小通道、让我们感受风呢。

乐高

搭一搭

塑封纸

卷一卷

垫板

竖起来

把瓶子的底部切下来,这样也是一个通道。两边的口还不一样大呢。手上热热的,而且瓶口小的一边感受到的风更大。

你们发现了什么?

我做了两个实验,我发现吸管吹出来的风比这个纸筒吹出来的大。

——从通道里出来的风力量很大,把小朋友的头发吹得很乱。

——我用吸管弯过来朝自己的下巴吹,发现就那一块地方的风很大。

——纸筒的口比较大,风吹出来是分散的,吸管比较细,风就集中,所以大。

6

小插曲——课程的新拐点

开心拿着一个乒乓球和一个手持电风扇,跑到前面告诉我:“老师,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她将电风扇平放在桌子上,将气球放置在电风扇上方,然后打开开关。“哇,气球怎么不掉呀?”“你们看,气球还在上面转圈呢。”

孩子们惊喜的发现,气球不但没有掉,而且悬浮在上方转圈,为什么呢?

孩子们找了许多他们认为可能会被吹起来并悬浮在空中的材料,兴致勃勃地做起了实验。

泡沫

毛根

乒乓球

纸巾

毛线

白纸

丝巾

瓶盖

实验一

1.猜一猜:

哪些东西可以被吹起来?

张艺轩:我觉得布很轻,可以吹起来。

姐姐:毛线肯定能吹起来,超级轻。

李真:我觉得乒乓球也可以被吹起来,我见过。

阳阳:白纸应该可以,因为平时的风都能吹跑它。

2.做一做:

这些实验都失败以后,王雨筠跑过来悄悄跟我说:“老师,我觉得我要用彩泥试一试!”

师:好啊。

王雨筠拿来彩泥,可是她没有马上放到风口上去,而是先把彩泥搓搓圆。

还有同伴对她说:“再压一压,压压扁。”

王雨筠并不听从他们的建议,一个劲儿把彩泥搓圆。当她放在风口的一刹那,竟然成功了,孩子们都惊呼起来。

3.说一说:

师:哪些东西悬浮成功了?

孩子们:乒乓球和气球吹起来了。

吴悦鸣:瓶盖、海棉一吹就掉地上了。

师:为什么呢?

范哲熙:可能是因为重的东西吹不起来吧。

师:那我们有天平,来比一比它们的轻重,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通过实验,他们发现:能悬浮不是因为物体轻。

而是因为这些物品都是圆的。

周恩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说:“老师,原来酒瓶塞这样的圆不行,得像乒乓球一样的圆才可以,怪不得。”(周恩泽发现了球形和圆柱的不同。)

实验二

Q1:是乒乓球吹得高还是气球吹得高?去试一试吧!

实验跟他们的猜想一致,气球吹得高。

Q2:怎么样让气球变得矮一点呢?

孩子们自由探索,发现风小一点气球就吹得矮一点。

Q3:为什么这些物品能悬浮起来呢?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探讨一下吧!

未完待续

在这次的活动中,随着一个个问题的产生、解决,课程走向更生动、更深入,深入到孩子们的心中,成为了一种力量,这是探索的力量。自活动开展以来,老师变成了孩子的伙伴,一起讨论、商量、行动,一起见证了许多奇妙的现象。这是一场老师和孩子共同的追风之旅,遇见春风之后开始的都是生动、真实故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kouchuangaekc.com/ekcfz/12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