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

主方:吴茱萸,胆星,大黄

用法:上三味,按比例同研细末,醋糊贴脚心,12小时一换。验案

鹅口疮

年5月的一天,我的小侄子,时仅3岁,突然高烧,医院西郊某门诊部请专家给予治疗,诊后开了三天量的抗生素注射。

两天后,烧略退,却满口腔起了大面积的白膜,疼痛的无法吃饭、喝水,嗷嗷乱叫,医院专家门诊部找先前的大夫,她接诊后,说是真菌感染,又给开了些抗生素并外加涂抹的药,就打发回来了。两天后不但未好,反而更重了,我弟弟找到我说,中医有什么好办法,能尽快将孩子治好,看着孩子痛苦的样子真心疼。我说可以,咱们用个外治法吧,随即开出上方,并迅速加工好,当天晚上就用上。谁知一夜下来,鹅口疮好了大半,孩子也不哭不闹了,也能吃点东西了,两天后就完全痊愈了。其神奇疗效真是令我目瞪口呆,小小一偏方这么厉害。从此以后,凡是我在临床上遇到疑难杂症,无计可使时首先就想到找各种偏方,多数都能屡屡出奇,柳岸花明又一村。

——古道瘦马医案

小资料

小儿鹅口疮

病因:

鹅口疮为白色念珠菌所引起,但白色念珠菌在健康婴幼儿的口腔里也常可发现,但并不致病。

其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机体的适应性和抵抗力,如患儿有营养不良、腹泻及长期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这些诱因加上乳具污染,便可引起鹅口疮。

传播途径:

通过直接接触感染、产道感染。

好发人群:

多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由于小儿口腔内黏膜还未发育完全,起不到保护作用,所以容易引起感染。

免疫缺陷和免疫功能失调的人群: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所以导致真菌进入口腔,引起感染。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不适当使用激素治疗人群:抗生素虽然可以消灭一部分菌群,但是也容易引起菌群失调,进而造成感染。

诱发因素:

念珠菌感染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病原体可能直接或间接通过自身异常免疫屏障感染机体。

不适当激素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导致机体的菌群失调,真菌感染几率上升,诱发鹅口疮发作,如雾化吸入激素治疗哮喘,口服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等。

化疗药物使用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菌群失调,真菌繁殖抑制正常菌群生长。

典型症状:

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微高的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黏膜上。

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黏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

在感染轻微时白斑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在进食时有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通常患者还会表现为口干、口腔灼烧不适的感觉。

感染严重者有可能会造成进食困难。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kouchuangaekc.com/ekcfz/16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