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最近电视剧《清平乐》热播,各位看客除了对着屏幕里“官家”流哈喇子外,想必对东京城内的美食和娱乐场所也非常有兴趣。北宋首都开封府,也就是东京,确实是一个适合大家穿越回去的地方。特别是夜猫子们,因为宋朝是唯一一个没有宵禁的朝代,唯一一个夜生活堪比现代的朝代。我们可以跟随《东京梦华录》的一些记载,对北宋首都进行一次“穿越”,了解东京的市井生活到底有多繁盛。游东京内城要说开封府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首先给大家上一张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东京是一个三重城。大内也就是皇宫,是官家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既然今天的主题是吃喝玩乐,那就先放下官家的盛世美颜,游一游东京城。说到东京城最繁华的地段,当属内城宣德门与忘春门相接壤的地带。宣德门是皇城的正门,门前有一条大约宽步的街道,因为直通皇城所以被叫做御街。一开始百姓还可以在这里做买卖,直到宋徽宗期间才被禁止。宣德楼前,左面是内诸司的单位,右边是“两府八位”和尚书省的办公地。景灵东宫和景灵西宫是官家的爸爸宋真宗模仿唐代太清宫修建,用来安放各朝各代的帝王皇后画像的。大晟府和太常寺也在这一块,是掌管礼乐、祭司和陵墓等的单位。西面祆庙是一个波斯的祆教庙宇,也就是拜火教。拜火教在开封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唐朝时,西域的胡人络绎不绝的来到中原,祆教在中原一时间也兴盛起来。北宋时期,祆教遗风犹存,东京城里也有几座祆教寺庙。相国寺是京城有名的寺庙,是战国时代魏国公子魏无忌的故居,南北朝将这里改成了建国寺。后来由于战乱就荒废了,唐朝一个叫慧云的和尚买下了这块地建造成了佛寺,唐睿宗赐名相国寺。唐宋两代都对相国寺进行了扩建,宋太宗曾题匾“大相国寺”。不过平时这里是不开放的,每个月只有初一、初八、十五、十八、二十八这五天会对外开放。有意思的是,相国寺南门是“录事巷”,也就是烟花场所。妓院挨着寺庙,还真是有点尴尬。另外两条甜水巷的妓院也很多,被称为“脂皮画曲”。逛得累了,可以去潘楼歇歇脚,歇完就可以继续逛酒店下面的市集。每天从五更开始,这里就已经开始出摊了,有卖古玩字画的,衣物布匹的。天一亮,各种卖吃食也出来了。各种早餐小吃,价格也很便宜。再往东去就有各种勾栏瓦舍,这里大大小小的加起来有好几十家。这里除了有诸多休闲会所可以观看各种杂技表演。还有一些算命卖药的、卖剪纸花儿的,卖各种旧衣物的等等,一逛也能逛个大半天。《清平乐》中,官家请吕相看了一出傀儡戏,其实宋代能看的可不止傀儡戏,那剧种可是多了去了。大致综合起来的话大概有:说书、小唱、傀儡戏、杂剧、嘌唱、球技、影戏、杂耍特技、讲史、小说等等。宋朝人爱玩儿会玩儿是出了名的,有时候为了看一个表演导致万人空巷都是常有的事。逛夜市,上酒楼从外城朱雀门进入内城到州桥这一带是有名的小吃街。这里的吃食种类非常多,《东京梦华录》中记载这里有“水饭”、熬肉、肉干之类的小吃。具体这个“水饭”是啥也不知道,但是一般的官府宴会也会吃它,也不知道是不是稀饭,里面会放这小姜瓜之类的。有一个叫“王楼”的酒店前有不少山珍野味,比如野狐、獾儿等。梅家和鹿家两个店里卖的是鸡、鸭、鹅、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花杂碎,价格便宜,一个菜大概15文。靠近朱雀门这一带的卖的有:煎羊白肠、鲊脯、冻鱼头、姜豉、红丝、批切羊头。夏天的时候会有很多清凉的小吃,比如:鸡皮麻饮、细粉素签、沙糖冰雪冷丸子、水晶皂儿、生腌水黄瓜、药木瓜、荔枝膏、梅子姜、金丝党梅等等。冬天的时候烧烤就比较多了,有盘冷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太多了,就不一一介绍了。夜市一般都要开到夜里三更,也就是说到凌晨1点这里还有摊贩在营业。那真的是不比我们现代的夜市差。东京有名的酒楼非常多,有的是高级的饭店,有的是豪华的风月场所。当然最让人向往的就是东华门外的樊楼,毕竟它是京城七十二家酒楼之首,宋徽宗和李师师就是在这里相遇的。如果你要去樊楼,那么一定要带足银两,这里可是集吃喝玩乐于一体,京城达官显贵们最爱来的高级会所。其实樊楼并不叫樊楼,而是叫白矾楼,人们一般叫它矾楼,后来又改名丰乐楼。至于为什么又被叫樊楼,应该是被误以为酒楼老板姓樊的原因吧。为了让大家好理解,我还是叫它樊楼。樊楼一开始并没有清明上河图里那样的豪华,宋仁宗期间还只有两层,到了宋徽宗时期已经加盖了三层。可见“樊老板”生意之红火。据说樊楼开业时为了招揽客人也搞了些噱头。最先到的客人会赠送一面金旗,可能是打折或者免费之类的活动。不过我们从宋仁宗期间穿越过去可能赶不上这个好时候了。据史学家推测,樊楼至少在官家爸爸那一代就已经兴建了。另外,“任店”也是一家很特别酒楼,走进任店门口会看见一条走廊,大约百步距离,南北天井两边的走廊全是小包间。天快黑的时候,走廊点上灯火,一个个彩衣飘飘、浓妆艳抹的女孩子就出来了。她们风情万种的依靠在主廊檐上,等待着客人的召唤。我一个女孩子都好想去见识一下呀!可以说当时的东京就是一个不夜城。一些店铺开张到夜里三更,有的店铺五更就开始做生意了,还有很多娱乐会所更是通宵营业,这足以说明宋朝经济的繁荣程度。热情淳朴的民风《清平乐》中对北宋宋仁宗期间的历史事件还原度是相当高的,虽然并没有着重刻画太多的市井生活,但我们也能从很多细节中发现当东京的特有的市井风气。虽然东京是天子脚下,随处可见达官显贵,但是民风却非常淳朴。这应该也是因为宋朝崇文的社会风气,不管是富人、穷人、为官的、还是普通百姓,对儒家礼教都比较遵循。整个社会各个阶层都比较和谐。穿越回去品尝古代美食最关心的必定是卫生,宋朝餐馆的卫生条件到底好不好呢?宋朝做饮食的餐馆铺面对饮食卫生都是相当谨慎的,毕竟这里是皇城脚下,要是发生卫生状况出人命那可是不得了的。所以做的食物都非常认真,丝毫不敢马虎,装盛食物的各种器皿都很干净。别说是饮食卫生了,他们的着装也都是很讲究整齐。就连乞丐也都有行规,经常偷懒的都会被“丐帮”排斥。京城的社会风气有相当厚重的人情味,很少有排外的现象。如果有外地来的人受到欺负,居民们本着抗强扶弱的态度会挺身而出。有时候官府来取缔不合规矩的小摊贩,他们都要上前和官差们吵上几句,甚至还可能动手。遇上搬迁来的外地人,邻居们还会送上些小吃食表示欢迎。因此,还有一种叫“暖屋”民俗。大概是用特质的金制的器皿装上一些茶、酒端着对新邻居表示欢迎。当有朋友离京出远门,自然也会带上好酒给朋友践行。做生意的有大有小,东京的贫富差距自然也是很大的。不过这些资金雄厚的酒楼也并不会看不起穷人。一些贫穷的客户过来零星的打点酒,也不会拿出势利眼的态度。小铺子卖酒一般都是去正店打酒,然后再卖给客人。几次相熟下来,遇上经营困难,他们都会借上些银子帮忙周转。在东京,不管是大酒楼还是会所,基本对外都是一视同仁,并不会因为身份地位而阻止客人进门。各个阶层的社会人士常常在一起互相交流,一起吟诗作对、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基于以上,穿越回宋朝第一不会食物中毒,第二不会被恶霸欺辱,第三不会被黑心的商家宰客。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如果让我选择,我会生活在中国的宋代”。可见,在史学家眼里,宋朝是一个非常繁荣、辉煌、令人向往的朝代。结语通过对东京城市井生活的简单描述,我们已经能在脑海里刻画出东京城的繁荣景象和淳朴民风。从小市民的饮食生活到大酒楼歌院的盛况,都是足以说明,宋代商业的发达是平民社会的大量兴起,从而也成就了东京城的繁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kouchuangaekc.com/ekcfz/19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