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鹅口疮用小儿推拿就可治好,不信你
每日一穴:退六腑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感染,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 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见于婴幼儿。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这种真菌有时也可在口腔中发现,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 今日小推为大家带来鹅口疮,宝妈们赶紧记好笔记吧! 心 脾 积 热 型 1、退六腑-次 位置:六腑位于前臂尺侧缘,肘腕之间的一条直线。 手法: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或食、中指二指螺纹面从孩子的肘部下推至腕部。 作用:清热、凉血、解毒,多用于防止高热、惊风、鹅口疮、便秘、咽痛腮腺炎等症。 2、清天河水-次 位置: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手法: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使其掌心向上,然后用中指、食指指腹自孩子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直推-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作用:食积多有郁热,清天河水以清散郁热。 3、清肝经次 位置:肝经位于食指末节螺纹面; 手法: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 作用:清肝经能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 4、清脾经-次 位置:脾经位于拇指桡侧面指根到指尖成一条直线; 手法:顺着拇指外侧缘从拇指指根推至指尖; 作用:健脾胃、补气血,多用于防止疳积、食欲不振、便秘等病症。 5、清胃经-次 位置:胃经在手掌面拇指第一节; 手法:用一只手固定孩子的手掌,露出拇指、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或食指、中指从孩子掌根处推到拇指根部; 作用:清利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多用于腹胀、便秘等症。 6、揉板门-次 位置:在拇指下,手掌大鱼际平面。 手法:以指端在大鱼际平面的中点做揉法,称揉板门。 作用:清热凉血,止血除烦,消食化积,具有升降之功。 7、推小横纹-次 位置: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手法: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作用:开胸散郁,化痰涎。 8、揉小天心-次 位置:在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手法:用指端揉,称揉小天心; 作用:揉能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掐捣能安神镇惊。 9、揉大椎1-3分钟 位置:使孩子头微低,用手摸到孩子颈后突起位置,往下摸凹陷处就是大椎穴; 手法:用一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揉之; 作用:清热解表。 10、下七节骨-次 位置:七节骨位于背部正中线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 手法:用一手拇指、或食指、中指外侧缘自上而下直推 作用:泄热通便,多用于便秘、脱肛等症。 虚 火 上 炎 型 1、补肾经-次 位置:肾经位于小指末节螺纹面。 手法: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 作用: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温馨提示:肾经宜补不宜清)。 2、揉二马-次 位置:位于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指关节之间; 手法:用一手拇指中指相对用力揉; 作用:补肾滋阴,利水通淋。 3、揉涌泉30-50次 位置:涌泉穴位于足底,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足底第2、3跖趾缝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手法:用拇指或者食指+中指指端揉30-50次。 作用:有滋阴退热、降逆止呕、理肠止泻的作用。 推拿要领 1、一天推拿一次,推拿建议做小孩左手,推拿力度轻柔,可用爽身粉当介质。 2、小孩年龄不同,组方中各穴位相同时间下的推拿次数会不一样。 3、每天早晚坚持揉5分钟,长期坚持必能改变小孩脾胃状况。 Ps:如果试遍以上方法还不奏效请及时到有经验的小儿医院治疗,切莫在家独自折腾耽误孩子病情。 每天10分钟 简单易学易上手 各位宝妈开始学小儿推拿没? 别忘了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kouchuangaekc.com/ekcfz/696.html
- 上一篇文章: 儿科推拿法治疗小儿鹅口疮,速收藏
- 下一篇文章: 小儿推拿治疗鹅口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