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别让这些偏方伤害你的宝宝
偏方 别滥用 最近天气转凉,1岁半的果果有点拉肚子,因为年纪小,妈妈不敢自己给她用药,医院。奶奶知道后,用无花果的叶子煮了水,准备给果果洗脚,说是这是治疗腹泻的偏方。果果妈半信半疑的去网上搜索,想看看这方子能不能用,这一查,就把她给吓着了,并且坚决拒绝了婆婆的偏方。 原来无花果是一种光敏性植物,人吃了光敏性植物或皮肤接触了光敏性植物的汁液,如果有强光的照射,就会引起植物光敏性皮炎。加上宝宝还小,皮肤比较娇嫩敏感,情况就会更加严重,像上图里那些宝宝一样,引起皮肤溃烂。 所以,还好果果妈上网查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除了无花果叶子煮水治腹泻,生活中还有哪些不靠谱的偏方,土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01. 烫伤后抹牙膏,酱油 ●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偏方。孩子调皮,免不了磕磕碰碰,一不留神就被烫着。这时候,家里老人就会给涂点牙膏或是酱油,认为可以缓解烫伤或是消炎。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烫伤后涂抹牙膏或是酱油很容易使渗出液积聚,滋生细菌,发生感染。还可能加重烫伤深度,增加宝宝的痛苦。也会为医生的清理创口工作增加难度。 所以烫伤后最简单靠谱的方法还是用冷水冲洗,让烫伤部位降温,不要再用牙膏酱油了。 02.酒精降温 ● 广东一位爷爷照顾发烧的孙子时,觉得退烧药没有效果,就想到了用酒精物理降温的“土法子”。刚好家里有一瓶工业酒精,就直接给孩子使用了,没想到反而使孩子烧得更严重。 用酒确实可以物理降温,但是小孩皮肤娇嫩,很容易会引起过敏性皮炎或过敏性休克。尤其是工业酒精,浓度其高。一部分酒精挥发时能迅速带走热量,另一部分则容易通过皮肤进入孩子的血液,孩子就像“喝醉”了。当大量酒精进入血液,就会造成脑及脑膜充血水肿,严重的会致使孩子有生命危险。 03. 母乳治疗湿疹,眼疾 ● 皮肤稚嫩的宝宝容易长湿疹,民间流传可以用母乳治疗湿疹。 虽然母乳本身很有营养,但是如果用母乳擦拭宝宝长湿疹的患处,母乳中的蛋白质会使皮肤中的细菌过度繁殖,从而导致湿疹加重。 同理,母乳也不能治疗宝宝眼疾。相反只会增加细菌的滋生,让病情加重。 所以,如果你家宝宝在长湿疹或是眼睛发炎,切记不要用母乳涂抹,这只会让宝宝更加瘙痒难耐。 04. 黄连水祛胎毒 ● 一旦新生儿出现脸色潮红、皮肤差等情况,老一辈的人多会认为是胎火、胎毒所致,通常会配黄连水给孩子吃,认为能祛胎毒。 其实,正常的新生儿皮肤本来就是皱巴巴的,颜色也比较红润,而且会在一两个月内出现脱皮、掉屑,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而黄连是大寒大苦的药材,新生儿消化系统仍未发育完全,贸然用苦寒之药,对肠胃会有不良影响。 05. 尿液治鹅口疮 ● 如果宝宝脸颊内侧和舌头上都冒出白色豆腐状颗粒,并且食欲不好,那很可能是患上了鹅口疮。有偏方称用宝宝的尿液涂在患处,就能消除鹅口疮。 但实际上这种做法没有科学依据,而且很不卫生。鹅口疮是一种微菌(念珠菌)感染,如果用尿液治疗有可能加重病情,最好不要轻易尝试。 鹅口疮是可以预防的,宝宝每次喝完奶后喂几口温开水,可以冲掉留在口腔里的奶汁,这样就不容易长霉菌了。另外奶瓶、餐具消毒后再使用也能避免霉菌生长。 06. 发烧捂汗降温 ● 小孩子一发烧,老人家拿起几床棉被就要把孩子严严实实的捂起来发汗退烧,但这已经被医生证实是错误的做法。 这样捂汗其实很危险,如果没有出汗,体温会越来越高,给心脏等器官造成极大负担,严重的危及生命;如果捂出了汗,大量汗液蒸发会带走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导致体力虚弱,出现虚脱。 所以发烧需要的不是“捂”,“散热”才是要紧事!孩子发烧应该用温水擦浴等物理方式降温,多喝热水,帮助身体散热。 在育儿的过程中,新一代家长与老一辈的观念不同,很容易会遇到这种偏方vs科学的尴尬局面。但是偏方之所以称为偏方,就是因为没有科学依据。不能因为有时候碰巧用偏方缓解了一些身体不适,就盲目的迷信偏方,把孩子当“小白鼠”,万一出事,谁也承受不起后果。如果孩子不舒服,首要的还是要去看医生,遵医嘱用药,千万不能乱用偏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kouchuangaekc.com/ekcys/1232.html
- 上一篇文章: 峰燃养生刘峰燃与您分享马牙和鹅口疮
- 下一篇文章: 速消鹅口疮quot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