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儿科主任医师吴医生,本篇文章来自专栏。

这两天,2岁的娜娜(化名)很抗拒吃饭,又哭又闹,跟妈妈说嘴巴没味道,有长毛毛的感觉,还有点痛,妈妈一看,孩子的嘴巴里出现了很多白色的点点,用棉签轻轻擦了擦也没掉,医院就诊。

娜娜的症状如下:

嘴巴干但是不口渴,口腔、舌面都有散在白屑状的东西,周围红肿不是很严重,面色发白但是两侧脸颊发红,手心、脚心都比较热,舌质红,舌苔比较少,指纹呈淡紫色,脉细数无力,辨证为鹅口疮(虚火上浮证)。

一、鹅口疮的危害有这些!

对于父母来说,鹅口疮这种疾病是折腾孩子也折腾大人,给孩子吃东西疼得哭,不吃东西又饿得哭,让人心急如焚。

幸运的是,大多数孩子的症状都比较轻,恢复很快,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症状比较严重的孩子,白屑蔓延到了鼻道、咽喉或者气管,有些甚至波及到肺,影响孩子的呼吸和吮乳,则可危及生命。

二、如何调理?

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或者小宝宝。中医认为,鹅口疮主要分为心脾积热证和虚火上浮证,而娜娜就属于虚火上浮证,治法应以滋阴降火为主。

临床上常用主方为知柏地黄丸加减,它出自《医宗金鉴》,常用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知母、黄柏。

方中熟地黄可以滋肾阴、补血、益精髓;山茱萸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泽泻可清湿热,牡丹皮可泻肝火;茯苓渗脾湿,知母、黄柏可以清肝火与肾中潜伏之火,全方合用具有滋阴降火的作用。

此外,还可以用吴茱萸研磨成细细的粉末,加入适量陈醋调成糊糊状,敷在孩子两足涌泉穴的位置;或者用敷贴,主要材料有生石膏、硼砂、青黛、黄连、乳香等,此二法简单易行,经济实惠,对于鹅口疮(虚火上浮证)的孩子也有不错的调理效果。

知柏地黄丸加减小知识:

如果孩子出现嘴巴干、想喝水的症状,可以加石斛、玉竹;

如果孩子出现低热的症状,可以加地骨皮、白薇;

如果孩子食欲不振,可以加乌梅、木瓜、生麦芽;

如果孩子出现了大便干结、便秘的症状,可以加火麻仁;

如果孩子是久病反复、肾阴亏虚从而导致肾阳过亢,引起虚火上升的情况,可以加肉桂。

因为孩子是稚阴稚阳之体,一旦生病,实证可迅速转化成虚证,虚证也可以迅速变成实证,或者为虚实并见证,所以调理鹅口疮的时候要注意保存其津液。

如果单用苦寒清热和通利小便的药物,很容易伤及孩子的阴津,再加上邪热也可以伤及阴津,所以在清热利尿的药物中加入养阴生津的药物就尤为重要了。使用地黄、石斛等药物,既有养阴生津之功,又能清心脾之热,而达清热养阴之双重目的。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好预防,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食物宜新鲜、清洁,如果是月龄比较小还在哺乳的宝宝,哺乳的奶瓶及乳头均应保持清洁,防止损伤口腔黏膜及真菌感染,宝妈不宜进食辛辣、烧烤等刺激性食物,要注意孩子的口腔清洁。

此外,孩子的脾胃好,小毛病就少,如果你家的孩子也有以下脾胃问题,直接在评论区回复相关编号,我来帮你答疑解惑。

1、食欲不振,不愿吃饭、厌食或拒食

2、腹胀表现为吃饭后,肚子会像个气球一样鼓起,并会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在排便后症状会缓解。

3、脸色发白,缺乏红润;身材矮小,体格消瘦,常感到四肢乏力,看起来精神萎靡。

4、易生病,相较于其他小孩,感冒,发烧次数明显要多,感冒后需要更长时间才康复,特别易反复。

5、排便不畅,出现大便偏稀不成形的现象,或者拉不出,每次上厕所都要蹲半小时。

也可以直接点击下方名称,进主页给我私信留言,忙完临床工作之余,会及时的回复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kouchuangaekc.com/ekcys/17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