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14次入院,我以为这个病一辈子都治不好了,感谢杨主任,我现在终于可以安心吃饭了。”52岁的李先生(化名)说。医院胸科执行主任杨弘及科室专家的帮助下,辗转4年就医无果的李先生终于找到了病根,用上了合适的治疗方案,身体正在逐步恢复。

病魔缠身:4年14次入院无果

甘肃省陇南市的李先生,常年患有肺部疾病需要长期就医,这让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经过多年的治疗,李先生的肺部疾病逐渐平稳,情况有所好转。但是健康之神并没有眷顾李先生,年初,他出现了吞咽困难、胸骨后隐痛、间断有黑便等症状,体重逐渐下降。即便多次住院治疗,但是症状还是反反复复,时好时坏,后期甚至只能依靠营养液及白蛋白维持。

为了能够让父亲得到更好的治疗,尽快脱离病痛的折磨,年,李先生不远千里到了四川、医院就诊,但是收效甚微。疾病始终纠缠着他,李先生两月后再次出现不能进食、胸痛等症状。女儿再次艰难地带着他出省就医,这次的胃镜检查发现,李先生的食管溃疡性病变,不排除恶性。但李先生由于心肺功能差,还是采取了保守治疗。

“我饱受病痛的折磨,真的非常绝望,一度以为我下半辈子都只能在‘入院’到‘出院’的循环里面度过了。”李先生非常绝望。接下来,李先生周而复始,先后五次出省就医,但是诊断均以食管溃疡保守治疗。

由于症状反复,无法彻底根治,李先生一家的经济条件也受到重创,再也无力出省就医,医院看病。严重时入院,稍有好转就立即出院,只是为下一次诊治节省费用,4年间,竟入院14次之多。

拨云见日:揭开病魔“庐山真面目”

当李先生心灰意冷之时,医院胸科执行主任杨弘让他重燃了希望。那天,杨弘主任到甘肃省陇南市进行义诊,恰巧在病房遇到了李先生,杨弘主任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后,建议李先生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入院后,杨弘主任为李先生安排了详尽的检查。

此时,李先生的胃镜检查发现,贲门狭窄严重,溃疡明显,门诊胸水病理及胃镜病理均未见恶性。杨弘主任认为,综合影像学及胃镜、胸水病理,暂排除恶性可能。随后,治疗团队对李先生再次胸水送检,再行超声胃镜检查、再取病理,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和相关检查结果,高度怀疑为食管克罗恩病变。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评估李先生的病情,找出病因,治疗团队进行了多学科会诊,杨弘主任邀请了消化肿瘤内科杨燕主任医师、病理科李晓琴主任医师、内镜中心常宗宏副主任医师、以及胸外科谢清军主任医师,杨斌副主任医师等进行线上会诊。

接下来,治疗团队为李先生制定了精准的治疗方案,进行了小剂量激素治疗。10天后,李先生进食哽咽有好转,食欲增加,全身症状逐渐好转。

再行胃镜检查发现,李先生的贲门狭窄可见好转,溃疡面缩小,组织肿胀好转。结合免疫检查,杨弘主任终于揭开了缠绕李先生多年的病魔的“庐山真面目”,李先生患上了一种我国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的罕见疾病——食管克罗恩病。

小can讲科普:食管克罗恩病

食管克罗恩病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食管克罗恩病好发于中青年,通常病程较长,起病较缓,食管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异质性较大,常见的有吞咽痛、烧心、胸骨后疼痛,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极少数食管克罗恩病可出现食管纵隔瘘和纵隔气肿、食管狭窄等并发症。食管克罗恩病大多伴有食管外克罗恩病表现,部分患者可有口腔鹅口疮样溃疡。

食管克罗恩病的发病原因不明确,可能与患者的精神因素、家族遗传和食物过敏等因素有关,属于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常反复发作,预后较差。

接下来,治疗团队为李先生提供了营养支持、强心利尿的药物后,李先生的胸水明显吸收,症状明显缓解。李先生和妻子终于露出欣慰笑容。

杨弘与患者及家属

治疗食管克罗恩病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但是李先生说:“这次住院让我看到了希望,我也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希望有一天能够彻底打败病魔。”

通讯员/陈鋆郑敏珊赵现廷

编辑/孙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kouchuangaekc.com/ekcys/18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