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汇幼儿园里的ldquo过度保护
一进入夏季,幼儿园就进入了“警戒”状态,幼儿的安全意外伤害再次成为幼儿园工作重中之重,一来是因为进入夏季幼儿穿着短袖短裤,特别容易发生小磕碰。二来,关于幼儿园的意外受伤事件总是频繁登上热搜,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受伤原因,很多人总是会把矛头指向幼儿园和幼儿园老师,粗暴的把原因归咎为老师的失责、幼儿园环境的潜在安全,并以此要求幼儿园取缔一切可能存在的危险,老师们也必须要做到寸步不离,细致入微的照顾幼儿...... 当这些压力和职责降临到老师们的身上,他们只能更加谨慎小心的对待幼儿的安全,更加一丝不苟的处理孩子的安全问题,不敢越雷池半步。 关于孩子的“过度保护” 当教室内的所有棱角都被包上了柔软的防撞条;当操场全部铺上柔软有韧性的草坪;当所有锋利的东西都远离孩子的生活;当幼儿所有的玩具都被磨去棱角。这样的“无菌无害”环境,真的是对孩子好吗?这样细致入微的照顾真的能够帮助孩子健康发展吗?难道孩子只要不受到丁点儿伤害、不面对社交的冲突就能成长为一个坚强独立的人吗? 看似细致入微、关怀备至的养育和照顾背后,实则是剥夺了孩子对周遭世界的感知力,以及自我的察觉与探究。当孩子一不小心磕在桌角,因为防撞条的保护孩子感受到的是柔软,所以下次便不会刻意规避。当孩子在操场上摔倒时,因为草坪的保护孩子感受不到疼痛,所以,玩耍时会更加横冲直撞,因为孩子的生活中没有使用过锋利的东西和玩具,因而更加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真正让孩子受伤的,也许并不是不完善的安全措施,而是因为太过完善,反而让孩子“无所畏惧”,失去对危险的预判和防御能力,从而不懂得保护自己。 进入夏季,传染病高发,日常的消杀也再次升级。老师们只有兢兢业业的消毒才是对孩子的用心呵护,当然我们不否认适度的消毒对幼儿的保护作用,可是有时消毒太过反而会破坏孩子的免疫力发展。如果把人体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从细胞的角度来看,百分之九十是菌群,百分之十才是人,孩子从小到大需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细菌微生物,人为的强行破坏,杀死的不仅是那些有害的细菌,还杀死了那些对孩子来说无害甚至是必需的细菌。以大家熟知的幼儿鹅口疮来说,过度消毒会杀死原本用于压制“白色念珠菌”的其他细菌和病毒,所以导致“白色念珠菌”快速繁殖,才会引发鹅口疮。可见,过度消毒对幼儿来说并非一件好事。 过渡消毒其实也是幼儿过渡保护的一种体现,之所以“有感而发”,确实在幼儿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场景: 场景一:因为家长回家发现幼儿身上的磕碰伤,就对老师和园所不依不饶,一定要讨要个说法。 场景二:两个孩子之前的小摩擦,因为两个家庭的介入衍生成为两个家庭的战争。 场景三:因为幼儿在园生病,家长就控诉幼儿园消毒、护理不当,对孩子照顾不周。 场景四:幼儿园花费大量心血组织露营、春游活动,但是家长因为怕孩子太累、太晒、怕生病等缘由拒接参加。一场美好的成长之旅可能就此泡汤。 场景五:老师满心欢喜的将幼儿在田野里、校园里的照片、视频发到群内与家长互动,家长给的反馈却是:怎么把孩子弄的脏兮兮的呀?怎么我们裤子歪了老师也不给提好?怎样头发那么乱?为什么要玩这个,肯定要好多细菌,孩子会生病的! 这些理念的冲突,观念的不一致,确实是老师教育路上的“枷锁”。老师们也为了完成保护孩子的使命,不得不背负着这些担忧前行,最终收获的不仅是老师的畏首畏尾,失去的更是孩子们原本的自然成长乐趣。其实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厉害,成人的过多干预不仅无法帮助孩子,反而会适得其反。有时成人只需要提供一个自由且合适的环境,孩子就能激发无限可能。 支持孩子的自然成长 童年应该是什么模样?怎样做才能支持孩子真正的自然成长?我们认为:让孩子回归到大自然中,用适度的放手让孩子发挥他的创造力与无限可能性。 孩子可以创造无限可能 在青秀,一群4.5岁的孩子们就可以在木工房内通过钉钉敲敲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兔子窝、小板凳、充满造型的秋千、小坦克等等,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妥善地使用这些看些十分危险的锤子、钉子、锯子、胶枪等等。虽然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偶有受伤,也会因为小伙伴间的分工闹别扭,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孩子就是在逐渐克服这些困难中自然成长,在解决问题中挖掘自己的更大的潜力,从而去尝试和创造更多无限的可能。孩子的成长与家长的信任才能够让老师敢于放手,完全支持与信任孩子。 孩子们创造的更多无限可能 尊重孩子的“冒险” “冒险”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词,每一个孩子内心都是一个天生的冒险家,他们愿意大胆尝试,不断冒险,最终在此过程中构建完善的自我与品质。但是冒险往往与危险相联系,很多老师因为害怕危险的发生,或者为了规避掉潜在的安全风险,就阻止孩子进行。其实孩子是天生的冒险家,孩子喜欢冒险,但并不会盲目冒险,孩子也有自己的判断。往往是经过自己前期的判断与预测后才会进行自己的冒险行为。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捕捉到孩子的预判信号基于孩子的能力给与他们充分的信任与尊重。 每一次和孩子们来到农场,老师的适度放手与信任,就成就了这些快乐勇敢的小冒险家们。 孩子应该享受到的“自我服务” 在生活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总是给孩子太多的干预,害怕饭菜热就需要孩子安静的等到老师把饭菜端到面前,害怕孩子做不好生活中的小事,就剥夺掉孩子日常劳动的机会。其实,这些大人的包办无形中是剥掉掉孩子享受自我服务的体验与权利。 孩子在劳动中慢慢觉察到“我可以”的部分有哪些,而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也随之而来。教育应该是将生活本该赋予孩子的一切完完整整的给到孩子,而不是用成人的包办代替生生剥夺了孩子应有的体验。 智慧放手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保护得好好的,但是我们的保护有些真是必须的吗?我们的很多保护到底是促进了孩子的发展,还是阻碍了孩子的发展呢? 其实成人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很多来自于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也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当我们的不信任和过度担忧传递给孩子的时候,孩子又如何会保护好自己呢? 作为教育者,我们常常把“以人为本”奉为信条,但是在和孩子的实际接触中,我们真正支持到了孩子的每一次探索与尝试吗?当我们忽视掉孩子的感受与想法,阻止了她的创造,以我们成人的经验强加给孩子,约束他们的行为,我们是否真的做到了尊重、理解与支持吗?如果因为对自己的担心和疑虑就强行介入幼儿的冒险与尝试,那么这样的教育终会变为过度保护,抹杀掉幼儿成长中最精彩的部分。“以人为本”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想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并不容易,正如皮克勒“爱的50cm”所告诉我们的,“放手”是一种智慧和能力,学会“放手”恰恰是教育发现真实儿童的开始。 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家长,希望能够学会智慧放手,真正的做到支持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发展,给孩子成长以爱的距离。 小哈佛青秀佳苑幼儿园打造自然灵动的田园探究地~ 想了解我们更多的育儿理念和方法吗?还有我们精彩的活动和美食,扫一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kouchuangaekc.com/ekcyy/1550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专病专方,老中医法宝个个都很值钱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