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名医教你治疗小儿口疮
宋代有位著名儿科医家钱乙,著有《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书中的“六味地黄丸”,后来从儿科补剂变成了都市人群的补益用药。 钱乙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将张仲景的“辨证施治”结合于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之上,摸索出一套适用于小儿的“五脏辨证法”。 在对于儿科疾病的研究中,他提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作为核心理念,还在小儿病理特征方面提出了“易虚易产,易寒易热”,为中医儿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一特辑导赤散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总结了有一款,便是今天的主角。配伍极为精简,仅仅四味。是一款清热剂。具有清脏腑热,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之妙用。最擅治疗小儿口疮。 导赤散 daochisan 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竹叶 功效:主治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适应证:临床常用于治疗口腔炎、鹅口疮、小儿夜啼等心经有热者。 木通:木通性苦、寒,利水降火,引热下行; 生地黄:手段轻柔的清利心火,同时又养阴液; 生地黄与木通相配,非常合适。一个严厉冷峻如父,一个春风和煦如母。所以即使木通苦寒,也有生地黄护卫阴气,不至于伤及脏腑。 竹叶:在方中为佐药,清心热又能利水; 生甘草:调和药材间的作用,不至于过猛,又不至于过寒。 四味药既能清心火,又能养肾水,这是钱乙考虑小儿稚阳之体所为。所谓“水虚”的特点,不可轻易苦寒攻伐,故用甘寒之生地黄以清心火,养肾水。 最擅治疗小儿口疮 中医认为,因为小儿稚阳之体,水虚,即小儿先天的肾水不足。所以一旦孩子着衣过暖,运动后出汗增加,每日夜里听故事睡的太晚了,或者被训斥,都可能引起孩子心经有热。 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于舌本,胃经络于牙龈,所以口腔病位的多在心、脾、肾、胃。但由于口疮分类不同,导赤散主要治疗外感风热之邪犯脾,心火上炎型的口疮。 另外,导赤散不仅适用小儿,也适用于大人。熬夜、晚睡、下班后跑步、气郁是办公族标配。可成年人多数时候会得过且过,以为休息一下就好了。但如果有典型对应导赤散的症状,也可以服用。 不过毕竟是中药,还需医生辨证开方,加减用药。比如心火太旺,可加黄连;小便热盛带血,可加减止血凉血之药。 再者就是配伍加减出处于导赤散的导赤丸,更加清热泄火。大便秘结,咽喉疼痛,小便短赤更有针对性。 特别提示 服药忌口请遵医嘱。寒虚小儿腹泻,腹痛者万不可服用; 中病即止,不要没事就拿起来给孩子喂几颗。口疮得到缓解,就及时停药。 最后给您推荐一个自制“口腔溃疡”药物的教程。此教程出自《小药工:中医传统手工制作活动》一书,这本书由北京市科委科普专项资助,孔令谦先生与徐世杰教授主编,孔医堂医师及药师参与编写、录制,主要面向中小学校生传播中医文化。 口腔溃疡散 kouqiangkuiyangsan 需要用到的工具:打粉机、研磨器、目筛子、盆; 需要用到的药材:青黛10g、白矾10g、冰片10g、甘草10g; 制作步骤: 1取白矾、甘草、冰片放入打粉机中,打3~5分钟; 2将打好的粉倒入研磨器中,顺时针研磨1~2分钟直到细腻; 3将药粉倒入目筛子过滤,并用盆接住筛好的药粉; 4过筛后,将残留在筛子上的大颗粒药粉,倒入研磨器里再次研磨。重复第2~3步,直到药粉可从筛子过筛、在皮肤上涂抹没有颗粒状即可; 5将青黛倒入过滤好的药粉中,充分搅拌均匀。 !!注意!!1使用棉签,沾取少许粉末涂于溃疡处即可; 2不能内服。过敏体质者慎用; 3起溃疡期间仍要保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可用加盐凉白开水,也可用药物漱口液; 4如果发作时疼痛难忍,或发作频繁,一个月超过两次,或历时较长,超过两个月,或同时出现多个溃疡,且创面大于黄豆大小,却无明显疼痛感等,均应及时就诊; 5预防口腔溃疡,要避免过度劳累、熬夜,少吃辛辣食物,纠正咬唇、咬颊、咬舌等不良习惯。 《小药工》新鲜出炉 !!各大渠道有售!! 肖强医师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 师承孔医堂经方名家张磊和皮肤病、自身免疫病名家魏雅川教授。临床10余年。 擅治: 中医调治儿科、皮肤科及内科、妇科等疾病。 如:小儿咳嗽、发热、厌食等病;皮科疾病(如牛皮癣、干燥综合征、过敏性紫癜、痤疮、湿疹、带状疱疹等),以及感冒、发热、咳喘、脾胃病、肝胆病,妇科月经病、带下病、产后病及亚健康调理。 出诊信息: 孔医堂望京馆 周一、二、三、五、日全天 朝阳区望京广顺南大街21号 -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kouchuangaekc.com/ekcyy/2594.html
- 上一篇文章: 宝宝舌头发白,是奶渍还是鹅口疮,如何用
- 下一篇文章: 中医推拿治疗四种小儿发热7月5日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