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认为,宝宝生病了,打瓶吊针就能快速解决问题!

有的家长以为输液能药到病除,尤其是老一辈心疼宝宝生病太辛苦,一生病就想到输液效果快,殊不知这样会给孩子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我国每年输液量超过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每年输液8瓶,远高于国际上每人每年2.5到3.3瓶的平均水准。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静脉输液的那些是与非。

01

滥用输液的危害

口服药物、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是我们常用的治疗手段,其中静脉注射就是我们常说的。

这种给药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量大、起效快。

但,快≠好,也不等于安全!

对于孩子的大部分病症来说,静脉输液不仅没有用,还会给孩子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

1、容易导致孩子过敏

口服药要经过肠道吸收,身体不需要的或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会被过滤掉,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也会降低,进而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的几率。

而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相对大得多。

2、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过度输液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会损伤人体肝肾等器官。

会增加孩子真菌感染的几率,比如鹅口疮。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的占比高达6成,明显高于口服给药及其他给药途径。

3、导致出现细菌耐药

大部分时候,输液输的主要是抗生素,一般是把抗生素溶在葡萄糖或者盐水里面输给患者,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也可以溶在里面,比如退热药、止喘药等,但抗生素是输液的主要药物。

过度输液会导致大量滥用抗生素,对宝宝的身体极其危险,很有可能催生出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是一种耐药性很强的细菌,抗生素都没有办法对付。

02

这些病症不需要输液!

1、普通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通常可以自愈。

2、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3、小儿腹泻: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

4、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5、轻度肺炎:精神状态良好,呼吸平稳,没有意识障碍,没有呼吸困难,孩子能照旧饮食,也没有脱水的症状等。

*最新的第九版儿科学明确提出,只有重症肺炎或因呕吐等导致难以口服吸收的孩子,才需要考虑静脉输液治疗。

只要孩子能顺利吃药、能正常摄入水分和饮食,都没有必要给孩子输液。

03

一定要输液的几种情况

1:有吞咽困难不能口服药物的孩子,用肌注药物注射后吸收效果不好的孩子。

2:伴有严重呕吐、腹泻,需要大量补充营养物质和体液时。

3:哮喘发作。需要抢救的紧急情况:病情危重、神志不清,药物必须在体内迅速起到效果时。

另外,家长不要一味地强调“病好的快就得输液”,得病后身体的恢复是要一步一步来的,只追求速度的治疗方法万不可取。在面对医生时,不妨可以先问问:

一定要输液吗?

能不能先口服药物?

如果医生态度坚决,理由充足,那我们就遵医嘱;如果医生拒绝回答,或是支支吾吾,解释不清楚,那么就换一个医生。

我们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用药原则: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另外,如果不得不给孩子输液时,家长一定不要随意调节滴速,也要防止孩子玩闹自己调解输液速度,因为输液的速度是医生护士根据病人的个体体质、使用药物的药性而设定的,随意调解滴速会造成胸闷、憋气,还有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等。

                







































寒假中科白癜风帮扶
白癜风治疗的费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kouchuangaekc.com/ekczy/11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