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的辨证施治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鹅口疮》说:“鹅口疮皆心脾二经胎热上攻,致满口皆生白斑雪片,甚则咽间叠叠肿起,致难乳哺,多生啼叫。”

鹅口疮是儿科的常见病,多见于初生儿、以及久病体虚婴幼儿,起因主要是:

1、孕妇平时多食高热量、辛辣的食物,而导致胎热内蕴,遗患胎儿而致病。

2、口腔内的黏膜破溃,秽毒所侵,熏灼口腔而引发本病。

3、久病不愈,或反复使用抗生素或是激素类的药物,机体的正气大伤,阴水耗竭,虚火上延所致。

发病时,可在宝宝的舌上、两侧口内的面颊部,上颚处可见融合的、片状的白屑,轻症的患儿疼痛不明显,食欲不振,较重的患儿则会因为疼痛而哭闹不安,严重的可引发下呼吸道或是消化道的感染。

西医认为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因此,治疗主要是用制霉菌素涂于患处,此法易反复,很难从根本上治愈疾病,也有建议让宝宝每天口服益生菌来辅助治疗,但效果甚微。中医治疗以滋阴清热为主,也可配合一些外治疗法,心脾积热,烦躁夜惊,便干尿黄的患儿,多用清热泻脾散,但本药过于寒凉,不宜久服。虚火上延,手足心热,形体消瘦的年长儿,可选用知柏地黄丸治疗。此外,还可选用冰硼散、青黛散等中药外用,或是用吴茱萸、胡黄连、大黄、生南星研末醋调后,每天涂于患儿两足心来治疗本病。

综上所述,本病与孕母及患儿的体内积热,耗气伤阴,虚火内盛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在妊娠期间,孕妇一定不要过时肥甘厚味、生冷辛辣之品,新生儿若内热较为明显,可用少许银花甘草水搽洗口腔,以防止本病的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kouchuangaekc.com/ekczy/14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