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s://m-mip.39.net/fk/mipso_5629059.html

《欢乐送》:一段真心话,换一份好礼。

每逢周五,帮姐就想着给一直以来默默支持我们的大家谋福利,送送送。

今天是迎来我们送送送的第5期啦~马上奉上我们的“大礼包”——湛卢文化出版的《儿童用药家庭必备方案》。

老规矩:文末留言赠书,共5本,喜欢这本书也可以直接戳当当小程序“剁手”。

家长帮·帮姐

欢乐送第5期

这绝不是影视剧里赚人眼泪的悲情桥段,五岁的小女孩浠诺,用无声的方式向我们诉说着自己因用药不当而导致耳聋的经历。而这样的悲剧每年仍在发生。在中国,每年有名儿童因为用药不当,陷入无声的世界,让自己的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0人。医生在开药时,经常采取将成人用药酌情减半等方法;家长对于婴幼儿用药意识不足,缺乏常识。有些家长还把药溶在牛奶或者糖水里,或是擅自拿着成人的药,减量后给宝宝服用。然而,孩子不是你的缩小版,儿童用药不能只靠“掰”与“猜”。--那么家长在给孩子用药这个问题上会陷入哪些坑?如何避开?很多家长也许会说:我们没有任何医学背景,当然是医生让怎么用就怎么用喽。但我国儿科医生短缺的现状是客观事实,每个医生在诊治的过程中,不可能事无巨细的跟你解释和交代所有的用药细节,况且某些用药知识,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医学背景,你也可以掌握。比如美林和泰诺林这两种药物,几乎每个家长都知道,退烧药嘛。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经历过发热的过程,但这两种药,你真的会用么?我家楼下邻居有个两岁男宝,一家三口外加奶奶一起照顾孩子。一天夜里,我被家里急促的敲门声吵醒,打开门后,门外站着一脸歉意的孩子母亲。她说:真的不好意思打扰您休息了,但是有个紧急情况需要您帮忙。原来孩子半夜发烧,奶奶错把美林的滴剂当成混悬液喂给了孩子,灯光昏暗奶奶又眼花,就记得上次给孩子吃这个药的时候喂的是4毫升。她不知道的是,混悬滴剂的浓度是混悬液的二倍。喂了之后妈妈检查出问题,才急急忙忙的赶来求助。她问我:医院洗胃?我问了孩子的体重之后,觉得这个药量不足以导致中毒,建议可以先观察。稍后如果再次发热,两个小时以后可以选择另外一种退热药也就是对乙酰氨基酚。同时嘱咐,家里一个品种的药物只保留一种就好,因为这种吃错药的情况并不少见。除了这种情况之外,在接到的咨询中还会存在给孩子服用大人药物,泡腾片没泡水就直接吃进去,孩子自己偷偷服用药物等等的情况。不要以为这些意外离自己非常远,危险往往发生在我们自以为不可能发生的时候,而每当危险一旦发生,则会让人后悔不已。没有一种喂药方法是适合所有孩子的,同样也没有一种药物治疗方案可以应对所有情况的疾病。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只有更新自己的知识,仔细分析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才能让自己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更加从容。你也许仍然会很迷茫,感觉在面对孩子用药的时候还是不知道从何下手,接下来在第二部分我就说说,面对儿童用药我们应该掌握的四大原则。-2-避开坑之后,面对儿童用药我们应该掌握哪些基本原则?一,对症用药,尽量选择单一成分。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孩子有怎样的症状,我们就用怎样的药物。比如,在不能确定孩子是什么疾病的时候,孩子状态还不错,我们可以在家观察。同时对症用药,比如孩子最常见的就是发热,那我们就给他在必要的时候使用退烧药就好。药物使用的时机也要心里有数,很多家长过于教条的理解,发烧38.5以上需要吃退烧药,以下呢则不需要吃。其实并不是这样,退烧药的使用时机要结合着孩子的精神状态来看,有时候哪怕没超过腋温38.5,但是孩子蔫蔫的,或者烦躁不安,也可以尽早服用退烧药物帮助孩子缓解不适。如果孩子鼻塞流鼻涕影响到生活,可以用生理海盐水护理,还有必要时使用的一些化痰药,平喘药等等,这些都属于对症用药。在诊断没有明确之前,我们只是需要这些对症的药物来帮助孩子更舒服一些就可以了。其实大多数的可以自愈的疾病,比如普通感冒,手足口等等,即便诊断明确了,采用的治疗原则仍然是对症用药来帮助孩子更加舒服的度过整个病程。在给孩子选择对症药物的时候,我们尽量选择单一成分的药物,有什么症状就用什么药,比如孩子发烧可以吃对乙酰氨基酚。但现在有很多对症的药物都是多种成分制成的复方制剂,最常见的就是小儿感冒药,这些药物对疾病的恢复没有实质性帮助,复杂的成分会增加孩子不良反应的风险。最重要的是,复方感冒药不建议四岁以下儿童使用,原因就是使用这类药物,收益并没有大于风险,利并没有大于弊。而四岁以下儿童在我们国内使用复方感冒药的却很常见。二,对因用药,处方药物需要遵医嘱。字面上解释就是,针对引起孩子疾病的根本原因采取治疗,这相比对症治疗要复杂一些。有些时候需要医生帮忙诊断,必要时还要结合一些实验室检查作为依据。比如之前提到的抗生素,就属于对因治疗的范畴,孩子发热只是症状,如果确定了引起孩子发热的罪魁祸首是细菌,这时候就可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又比如婴儿时期常见的鹅口疮,是由于白色念珠球菌感染引起,白色念珠球菌属于真菌的一种,我们通常首选给孩子使用外用的抗真菌药物,比如制霉菌素。这种也属于对因治疗。你说这些药物就一点风险都没有么?并不是,但是如果不解决引起孩子疾病的这些病原体,孩子有可能会朝着更严重的方向去发展,比如可能引起全身感染或者重要的脏器受损,还有可能增加并发症的风险。相比于这些严重的“后果”,这时候的用药对孩子来说,就是利大于弊的。话又说回来,其实对因治疗的同时也是间接的对症治疗,因为引起孩子疾病的根本原因解决了,稍后的症状自然就会缓解。但现实中引起孩子大多数疾病的往往是可以自愈的病毒,那这种情况其实只需要对症治疗并且耐心等待就好了。三,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在没有开通咨询的时候,我并没有发现我们身边儿童滥用药物的情况这么普遍。当更多的妈妈发给我给孩子的药单,我才一次又一次的被震撼。这些用药有时候不仅仅是妈妈们自己给孩子用的,医院,医生给孩子滥用药物的情况也十分普遍。很多家长习惯了开药之后发药单问问我们,哪些能用?哪些没必要用。但更多的家长这方面的意识是薄弱的,只能一股脑儿的全部给孩子使用。我曾经看到一个医生给九个月幼儿急疹的宝宝开了三种中药外加一种感冒药,而幼儿急疹本身属于自愈性疾病。还曾看到过一个家长给自己过敏性咳嗽的宝宝连续服用了半个月的抗生素,过敏原因引起的咳嗽需要避开过敏源的同时,使用抗过敏药物。这种情况下使用抗生素,就是典型的滥用。如果我们判断不好一个药物该用还是不该用,还是遵循以上两个原则,首先分析这个药物是针对孩子的症状?还是针对孩子的病因?如果这两种都不属于,那你恐怕就要仔细想想,也需要把它归类为可用可不用,尽量不用的范畴了。四,没有安全数据的药,尽量不用。对于那些真的属于对症或者对因的药物,也不是一股脑的都可以拿来给孩子使用。也要看看从孩子的基本情况,家族遗传史以及年龄特征来分析,这些药物是否适合孩子。对于大多数健康儿童,我们只需要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kouchuangaekc.com/ekczy/15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