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带娃湿纸巾不离身你在喂宝宝吃消毒剂
平日里带宝宝外出,宝宝的小手是许多家长严防死守的对象。好奇心旺盛的小家伙们本来就爱东摸西摸,小手最容易接触各种细菌。要是赶上宝宝口欲期还没过,不知道刚摸过哪儿的小手眨眼就塞进嘴里了,宝宝甚至还会抓东西往嘴里送。在大人眼里,简直就是在生吃各种细菌!所以,充当“细菌媒介”的小手自然成了家长的重点清洁对象。出门在外找洗手间、随时倒水洗手都不方便。随抽随用、还带有消毒效果的一次性湿纸巾,自然成了家长们首选的清洁用品。宝宝手脏了、要吃东西了,随时擦一擦,看着干净的小手,感觉整个人都好了。但!这个习惯正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宝宝的免疫力和肠胃健康。以干净的名义,消毒剂正大举杀灭宝宝肚子里的益生菌现在市面上的湿纸巾很多都带有清洁剂、杀菌剂等消毒剂成分。用这样的湿纸巾给孩子擦手后,手上的细菌是被消灭了,可擦拭之后,等消毒剂液体中的水分蒸发,凝结出的固体颗粒却会留在孩子的手上。当孩子再次吸吮手指时,消毒剂颗粒就会溶于孩子的唾液内,进入胃肠道。正常的肠道中,充满不少益生菌,它们不仅可以帮助人体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还能保护肠道黏膜免受致病菌的侵袭,抑制致病菌在胃肠内过度繁殖,避免疾病的发生。消毒剂当然不可能区分出哪些细菌对人体有益,哪些细菌对人体有害,只会一视同仁地全面杀灭,结果就会导致肠道内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危害大肠道黏膜损伤肠道黏膜表面的细菌层受到破坏,肠道黏膜暴露在外,就会造成黏膜损伤。损伤的黏膜会出现炎症样反应,导致大便中出现少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还会影响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会令孩子感觉胃肠不适,出现轻度腹泻、腹痛等。保持孩子肠道的正常菌群,不仅可以避免孩子的胃肠受损,促进营养吸收,还可避免胃肠感染或加速胃肠感染的恢复。霉菌大量形成肠道正常细菌可以抑制致病菌在肠道内过度繁殖。如果肠道菌群受到消毒剂破坏,霉菌就会大量繁殖,形成霉菌性胃肠炎,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系统就会形成白膜样霉菌附着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鹅口疮。而家长能见到鹅口疮时,意味着宝宝的整个消化系统都已经出现类似的表现了。避免湿纸巾引起的胃肠伤害,从新习惯开始可以使用清水清洗过的湿毛巾或手绢给孩子擦手,尽量不使用消毒湿纸巾。如果使用了消毒湿纸巾,应该再用清水清洗孩子的双手,以清除手上的残余消毒剂颗粒,避免慢性消毒剂食入现象的发生。其实,正常状况下,我们会不断吃进对人体有害的细菌,但每次吃进去的数量有限,也会被肠道中的益生菌抑制住。与其为孩子创造一个过于“干净”的环境,影响宝宝和细菌“锻炼”的机会,不如提高宝宝自身的保护力,让TA更加有力地抵御致病菌的侵害。通过母乳喂养,不仅可以给宝宝提供肠道菌群,更富含各种天生免疫活性物质,尤其是高达mg/L以上的乳铁蛋白,能充分激发宝宝的天生保护力,为宝宝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而对于即将开始混合喂养的宝宝,可以选择乳铁蛋白含量满足宝宝天生需求标准的奶粉,保证宝宝摄入水平。讲究卫生、保持干净没有错。但过于“干净”,对我们的正常生活是有害的,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家长们可以降低对“干净”的要求,不必过于担心环境中过多的有害菌会损害宝宝健康,日常可用常规换气、清洗代替不同程度的“消毒”行为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kouchuangaekc.com/ekczy/18229.html
- 上一篇文章: 有这十大预警症状打疫苗前先咨询环球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