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医案之二十鹅口疮
李某,男,45天,住成都市大墙东街。年10月18日诊。患儿口腔舌上满布白屑,拒乳4天。患儿口腔糜烂40天,口舌上生满白屑,不能拭去。时时呕吐、呃逆、易惊、烦躁、腹胀,不愿吮乳,二便无异常,舌质红,苔薄白腻,指纹紫。 鹅口疮(湿困脾阳) 化湿健脾 导赤散加味。淡竹叶9g,木通9g,生地黄9g,麦冬9g,霍香6g,佩兰45g,栀子3g,白豆蔻3g,苏梗9g,焦山楂9g,神曲9g,姜半夏3g,姜汁制竹茹9g(2剂)。 外用吹口丹,每日3次,每次0.2g。两天而愈。 原按:鹅口疮为婴幼儿最常见的一种口腔疾患。其外因多为饮食不洁,感受秽毒之邪而得,其内因多为心脾积热上炎于口,或虚火上浮于口舌。治疗应内外兼治,方能尽快奏效。外治避秽驱邪,清热解毒为主;内治则以凊心泻热,利湿通阳,芳香醒脾,养阴降火为主。本病多为热证,但小儿发育迅速,阴津相对不足,极易化燥伤阴,故清热利湿或引火归原之中均不可忽视养阴扶正。患病时的调理,保持口腔清洁也十分关键,以清淡软食为宜宣,不可过食甜味厚腻之品。 选自《王静安临证精要》第62页 后学点按:鹅口疮是小儿常见口腔疾病,尤以初生儿和吐泻之后,体质虚弱或营养不良的婴幼儿最易发病。本病可发生于口腔任何部位,以舌上、两颊内侧最为多见。白色斑点或白色屑片,状如凝固乳块膜,不易拭去,白屑周围绕有红晕为临床特征。因患儿口腔白如鹅嘴,故名鹅口疮;因其糜烂面如雪花重叠,故又名雪口。王老认为本病辨证需紧扣心、脾与肾三脏,在心脾多属实证、热证;在肾者多为阴虚火旺。在临证上常以自拟加味导赤散为基础方,并随证加减,或清利湿热,或引火归原,或通腑泄热,同时兼用自拟“小儿吹口丹”外治,常可取得满意效果。王老对外治法非常重视,认为小儿喂药艰难,可配合外治法,内外合治,外用吹口丹以补其不足,如此方可收到理想效果。在《静安慈幼心书》的儿科治疗要诀中提出:小儿口疮、口麇、鹅口等,可用黄连水、儿茶水或锡类散、冰硼散等调成药液,指拭局部。凡口腔用药,均需选择不会因吞咽而引起中毒之品。此外还特别强调,婴孩要避免长期服用抗生素,否则易导致菌群紊乱,引发或加重鹅口疮的发生。(吹口丹已医院内制剂,用于临床)本文摘自刁本恕主编《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王静安》第39-40页 中科白癜风专家寒假会诊北京哪里治白癜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kouchuangaekc.com/ytekc/11549.html
- 上一篇文章: 北方月嫂必备花卷这样做,松软美味,一吃
- 下一篇文章: 重磅来袭铜鼓妇保推出中药贴敷御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