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如果一个孩子考进清华或北大已经非常令人羡慕了但是在吴川有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3个孩子全部考上大学本科其中2个孩子先后考取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十里八乡被传为佳话孩子的父亲叫梁亚秋吴川市振文镇梁屋村人长年在深圳务工是一名平平凡凡的“打工人”孩子的母亲凌土瑞在家照顾孩子也是一名平平凡凡的乡村妇女   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缘何能培育出两清华北大学生?日前记者慕名前往梁屋村探寻该村人才辈出背后的密码   

尊师重教人才辈出

8月12日,沿着蜿蜒的水泥路,记者一行来到了振文镇梁屋村。这是一个田环水绕的村庄,一栋栋小洋楼拔地而起,干净整洁的硬底化村道四通八达,村道两旁还有红花绿草点缀,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   “我们村读书风气很好,每到傍晚,篮球场的路灯一亮,就有不少娃娃们,三两成群坐在路灯下看书,或者在古树旁吟诵着新学的诗词,这成了我们村一道亮丽风景。”在该村广场,村民梁伯迫不及待地向客人介绍说。过去,该村经济不很宽裕,生活较艰苦,但这里的村民在子女读书方面非常舍得投入,大家都以“勤劳工作为根本,送子求学放首位”为座右铭。正因为如此,该村古时就有多人考上进士,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个多人的村庄就有多人考上大学本科,成为当地有名的“秀才村”。梁屋村教育基金理事会秘书长梁来福告诉记者,该村历来尊师重教,村风呈现“三多”特色:教师多、大学生多、捐资奖教奖学人多。该村年创办梁屋小学,为了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年搬迁祠堂扩建学校,年,村庄筹资建起振文镇第一间村级中学,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一直走在全镇的前头。6年,在该村乡贤、深圳海昌华公司董事长梁栋等人的大力支持下,该村成立梁屋村教育基金会,对学校优秀教师和村庄优秀学子进行表彰,10余年共计投入多万元奖教奖学,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宽敞明亮的教室,整洁干净的校园,阅览室、电脑室等功能场室齐备,教室装有空调,学生宿舍也装有空调,毫不逊色于城市学校,让每一个走进梁屋小学校园的来宾都赞不绝口。“乡村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只有孩子们有了好的教育环境,接受好的教育,乡村才能兴旺发达,长盛不衰。这不仅是我个人的看法,也是广大村民的共识,所以我们村对教育的重视,对学校建设的支持一直是不遗余力的。”该村村民小组长梁珀涛说,该村多方筹集资金,不断完善学校教学设施和美化绿化校园,使该校面貌焕然一新,处处呈现勃勃生机。为了让教师扎根乡村安教乐教,该村村民把老师当亲人,家中有什么喜事,都会请老师过来吃饭。每年教师节,村里都会慰问教师,并表彰师德好、教学好的教师,所以梁屋小学教师队伍非常稳定。“村民对老师很尊敬,在这里当教师很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梁屋小学校长李赟说,该校现有学生多人,是振文镇学生最多的村级小学。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该村每月出资1万多人,帮助学校另请几名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多年来,该校学生尊师守纪蔚然成风,教学质量稳步前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好家风育出好子孙 

在梁亚秋的家,其考上清华北大的两个孩子正跟爷爷梁杰豪在“楚河交界”激战正酣。   “他们家几个孩子考上名牌大学,离不开良好村风,更离不开他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及家庭的熏陶,好的家风与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好的师长教育以及他们不懈的努力,是这两个孩子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主要原因……”谈到孩子成功的秘诀时,快言快语的邻居梁土志如是说。   据了解,今年高考,梁亚秋的小儿子梁宇军从湛江一中考取清华大学电子信息专业;而去年,大儿子梁宇健已经进入北京大学就读;大女儿也是大学本科毕业,医院工作。“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才有更好的出路。虽然两个孙子已经考上清华北大,但我还是经常告诫他们要不断进取,争取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梁杰豪说,他们的家训是“积极好学,行善积德”,这个家训是其父亲梁宜富传下来的。当年梁宜富参加革命,因为没什么文化,后来返家当村干部,但在困难时期,硬是供养他们兄弟姐妹四人读完初中或高中。其遵从家训,也克服千辛万难,将三个儿子培育成才,长子读完高中,次子、三子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目前,虽然儿子都已成家立业,但他一直不主张分家,儿孙们都住在一块吃在一块,和和睦睦一家亲。   据梁亚秋的弟弟们介绍,父亲梁杰豪是一个讲原则、明事理的人,不会随便批评子女,但如果你确实做得不对,也会受到一场“暴风雨”的洗礼,让你认真改过。平时,他很注重引导儿孙们读书写字、吟诗作对等,特别是四大名著,是他们家必读书目,每个人都要通过父亲的考试才行。   因为梁亚秋和妻子凌女士的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并不能完全辅导孩子的功课,但他们从来都不忘教导孩子学习的重要性,监督孩子写作业、陪他们跑步锻炼、交流学习心得、培养思考的习惯等。   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凌女士还注重引导孩子的日常习惯,教导他们要善良、节俭、孝顺,教导他们做人要勤勤恳恳、认真努力,并且在生活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就是这样良好的家风家教,把孩子们纷纷送进名校,他们也一直努力践行着祖辈传承下来的家训,并且不断发扬光大。

推荐阅读

来源:湛江云媒

编辑:欧漫清

审核:麦慧晴李伟桂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kouchuangaekc.com/ekcys/17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