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孩子的优势?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

如何跟孩子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家有二宝,如何相处?

……

育儿路上,问题多多。在往期的儿童发展大师课中,最受家长欢迎的便是直播答疑啦~小爱精选了往期儿童发展大师课开学典礼中家长们的热门育儿难题,由课程导师阳志平老师、王贞琳老师和滕明博老师快答,直击父母痛点!一起来看看吧~希望你也同样有收获。

Part1

Q1:如何发现孩子的优势?

怎么辨别孩子的优势呢?

阳志平老师:孩子听音乐就会跳舞,家长可能会以为孩子有跳舞天赋,但其实0-6岁的孩子优势识别的意义相对比较弱。

这里面有个小技巧去判断:比如你和你爱人各有什么优势,你们重合的优势,往往就是孩子在基因上一个很大的优势。

比如,你和爱人的数学都很好,那么孩子数学好的概率就很大。

还有就是家庭习惯,如果你和爱人都很喜欢阅读,那么孩子未来阅读的优势就会很明显。

Q2:电子设备使用?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

到底要不要给孩子接触电子设备和电视,如果不,怕他和周围小朋友没有共同语言。现在是每天限制一个小时看,但不能超时。

王贞琳老师:接触电子设备和电视的问题,更多是养育问题,而不是一个科学问题。目前,全世界都在争议这件事,有的家长非常极端,从来不给孩子看电视、玩电子产品,有的家长则完全随便孩子怎么玩,而大部分家长介于两者之间。

我不会给大家一个你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的简单答案,其实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一种家庭文化。

在六七十年代,也就是二战后,电视进入到家庭,那个时候就有很多专业人士认为糟糕了,孩子会花很多时间看电视,会影响他们的注意力发展,影响他们跟人的社会互动。第二次是电子游戏出现的时代,也就是我们上学的时候,那时家长、老师、教育者等都在恐慌,担心孩子会沉迷电子游戏。第三波是互联网时代,有手机平板等,我们也在担心下一代。其实回想一下,我们成长的时候不也是伴随电视、电子游戏长大的么?所以也别把这个当成洪水猛兽这样负面的东西。

电子游戏造成的负面影响,究竟存在吗?下面,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些研究:

(1)关于认知问题

黄扬名老师给我介绍过一本叫《超强未来父母手册》,一个美国专家写的,这个作者总结了几十年关于电子游戏、Internet的研究,结果很有意思。

比如:玩游戏到底是帮助孩子的注意力、还是分散孩子注意力?结论是游戏能帮助孩子的注意力,对孩子的认知发展非常有帮助。

(2)关于视力问题

其实你去看眼睛视力的眼科医生的科学论文,玩游戏和视力基本没关系,也不存在什么蓝光导致近视的问题。但为什么亚洲近视率这么高?其实和孩子的室外活动时间太短有关。

而室内活动,可以是看屏幕,也可以是看书,也可以是画画,都是近距离的活动,而能改变这个现状的,是少一点作业,少一点室内活动时间,多一点室外时间。多看一些绿树、多去玩球类活动,比如打羽毛球,孩子的眼睛是在追着球调节的。视力和自然环境的光照、球类运动等,是有帮助的。

(3)社交问题

我们可能会觉得游戏会影响孩子社交,因为孩子花了太多时间看屏幕,影响了和别人交往。但其实,互联网游戏给孩子提供了另一个社交环境——虚拟社交(VirtualSocial)。现在的全球疫情环境下,这种线上社交,反而对年轻人更重要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游戏提供了一个其他都不能提供的社交环境。所以在这方面,游戏是有积极作用的。

关于孩子玩游戏,我是如何做的呢?

不是每天看多少时间,也不是规定怎么玩、看什么内容。我的孩子八岁了,是个男孩,我非常支持他玩电子设备,一岁之前就给了他一个iPad,到现在他上网课都是自己用iPad。但我规定了几个原则:一、每天一定要出去玩一会儿;二、下载什么游戏,都需要经过爸爸妈妈,我们必须要知道他看过什么东西;三、他玩的游戏都是那种需要创造性,或者有参与度的,例如Minecraft,或者联盟游戏,爸爸能跟他一起玩的,有一个线上环境,学着跟别人去交往。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来控制他玩多长时间。我们从小就一直跟他说,知道你很喜欢玩,你能从里面学到很多东西,但是生活需要平衡,你既要玩游戏,也要出去跟别人玩,去自然环境里玩,跟爸爸妈妈一起玩,例如全家在一起看电影之类的。

阳老师的补充:贞琳老师一直生活在美国与中国香港,各类游戏的监管相对严格。中国大陆地区部分游戏的监管还是不够严格,所以各位爸妈要辩证看待这个问题啦(笑)。

Part2

Q3:如何跟孩子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三到四岁孩子数学启蒙重点在哪里?如何跟孩子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滕明博老师:关于数学思维训练,需要考虑到不同孩子的年龄问题,这是孩子的发展特征。比如在儿童发展大师课的共读书目《儿童心理学》,我们也会提到关于数学方面的内容,到时候到了相应的部分,我们还会详细再讲。

比如我举个例子,对于三到四岁孩子来说,我家孩子也正好处在这个阶段。这个阶段呢,孩子似乎是在学习数数的一个阶段,我们发现孩子在尝试去数很多数字。他们会像背儿歌一样的方式,把数字从「一」一直往后背。那我们会觉得,哎,孩子好厉害,可以数很多很多。数字可以从一数到好几十。

但我们要注意到,孩子三四岁数数的阶段,他们尝试去说很多很多的数字,一直数下去,但并不代表孩子真正理解数字背后的含义,比如数字背后对应的含义和数字顺序的含义等等。这些东西都是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带孩子反复地在生活中体验和观察的。

数学训练其实没有必要在早期的时候专门去学的,比如让孩子去上一些课程呀,做计算呀,或者做一些练习,我们在生活中就可以经常去用。比如说,让孩子去用点数的方式。

比如我的孩子在最开始数数的时候,我会在生活中创造各种各样的形式,去超市买东西时,我们用手一边点一边数,看看孩子能不能手口一致跟得上。这是孩子发展上的一个很重要阶段。

一开始你会发现,孩子他自己嘴巴里面数一个数字,但是手点得有快有慢,跟他数的不是一样的。

那就说明孩子并没有真正对顺序和数字背后意义对应,他还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概念。所以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孩子去数一数水果呀,数一数糖果呀,或者数一数玩具。多在生活中换各种方式去数。

再往后的话,这种点数的方式,他很熟悉之后,我们就可以让他去数到一定数量之后,输出一个最后的总数是多少。比如说,他数了五个还是十个?

再往后呢,我们就可以按数去取物。比如现在要取三个东西,给爸爸就两个,给妈妈一个。让孩子去尝试这样的一些方式,在生活中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慢慢去发展数学能力。

另外的话,我觉得数学这个东西其实不仅仅是加减乘除这样一个简单的概念。他背后其实是一种数学思维,包括逻辑思维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去全面去发展的。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拘泥于简简单单单的数字孩子了解多少、会不会计算啊等等。在生活中,像排序、方位,这些东西也都可以融合在其中,给到孩子相关的数学训练。

关于这个数学能力训练,我觉得还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如果大家对这个感兴趣的话,那我们课程数学部分我会讲到,会特别注意给大家在应用方面多讲一些。

Q4:0-3岁孩子玩什么游戏?3-6岁玩什么游戏?

三岁的孩子,推荐玩什么游戏?十岁的小朋友推荐玩什么游戏?

阳志平老师:三岁以下小朋友玩的游戏和三岁以上玩的游戏、还有六到十岁玩的游戏吧,其实是不太一样。0-3岁玩的游戏更多是亲子直接的陪伴、以及和儿童玩具、绘本为媒介的一种游戏为主。再就是小孩的假装游戏为主。

所以0-3岁游戏最重要的是选择对的绘本体系,和玩具体系。拿绘本来说吧,贞琳老师在爱贝睿有一门课叫做《美国心理学博士的英文绘本课》,大家可以按照课程提供的绘本清单,去建立孩子的绘本阅读体系。

再说说玩具体系。0-3岁游戏,多跟孩子玩建构式的玩具、开放式的玩具。别玩太多声光电的玩具,和那种封闭式的有明确答案的玩具。这是0-3岁孩子游戏选择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三到六岁游戏选择,和零至三岁游戏选择的特点有一点不一样。这时候孩子进入到幼儿园环境,也涉及到数学启蒙、识字启蒙和英语启蒙等。所以这时候游戏选择就带有一些学科启蒙色彩了。这些游戏也是玩耍的一个重心。

比如说,怎样跟幼儿园的小朋友相处好,还有数学英语启蒙怎样变得润物细无声。比如,数学启蒙经常推荐的是一个德国桌游逻辑狗、Foxmind这些等,就对孩子数学启蒙有很大的帮助。英语与语文也一样。

但6-12岁的游戏选择又有些不一样了。其中6-9岁是一个里程碑。九岁会开始要求孩子写作文,出现小学三年级现象。孩子开始学习掉队了。

所以九、十岁这个阶段,重点是建立孩子对阅读与写作的兴趣。所以这时候游戏挑选就要跟阅读读物相关的,写作相关的,比如牛津书虫系列。

再一个就是要挑选偏发展动手能力的,比如STEM等。这里推荐O’Reilly公司编辑出版的「爱上制作Make杂志」丛书。

Part3

Q5:3个月宝宝要常带着外出吗?要和陌生人互动吗?

3个月的宝宝需要经常带着外出吗?如果外出,需要让他和陌生人互动吗?

滕明博老师:3个月的宝宝,机体抵抗力在发育阶段,现在疫情期间,建议不要带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鼓励天气好的时候带宝宝去空气好,人流少的自然环境玩。户外有利于宝宝视神经发育,外部的新鲜环境能引发好奇心,促进宝宝脑部发育,增强抵抗力。同时还能增加亲子互动,促进交流,有利于建立安全感。

是否让宝宝和陌生人互动,取决于宝宝自身气质。有的宝宝天性外向,有的宝宝比较敏感。如果宝宝在和陌生人互动中,情绪良好,爸爸妈妈可以适当让宝宝和他人互动。如果宝宝抵触,家长不要强迫,充分建立和宝宝的安全感。

Q6:独生子女更聪明吗?家有二宝怎么相处?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区别?二胎之间怎么更好相处?

王贞琳老师: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独生子女或者大宝,智商更高。这是因为相比而言,独生子女和大宝父母的陪伴更多。二宝跟大宝互动的时间更多,交流的质量是不同的。当然,有利有弊,二宝可能会更擅长社交——他们知道如何恰到好处地吸引他人的注意,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又不会因为过分张扬而烦扰别人。

「资源稀释」是多孩家庭必须面对的难题,当一个家庭孩子很多时,每个孩子得到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kouchuangaekc.com/ekcyy/17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