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上出现乳白色斑膜(形如白屑),形似奶块。常见于颊黏膜、舌、齿龈、上腭及唇内黏膜,可蔓延至咽部。初起呈点状和小片状,逐渐融合成大片状,擦去斑膜后,可见红色创面。婴幼儿常表现为拒食,吮乳时啼哭。本病常累及食管、肠道、喉、气管、肺等,可出现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

病史:

多见于新生儿,或久病体虚、久泻儿,或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史者。

辅助检查:

取白屑少许涂片,加10%氢氧化钠液,于显微镜下镜检,可见白色念珠菌芽孢及菌丝。

鉴别诊断:

1.白喉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假膜多起于扁桃体,渐次蔓延于咽或鼻腔等处,其色灰白,坚韧,不易擦去,若强力剥离则易出血。多伴有发热、喉痛、进行性喉梗阻、呼吸困难、疲乏等症状,病情严重。2.口疮(口炎)以口腔溃疡为特点,也可以先为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溃疡黄白色,周围红赤,不能拭去,拭去后出血,局部灼热疼痛,可伴发热或常有颌下臖核肿大、疼痛。3.残留奶块其状与鹅口疮相似,但以棉签蘸温开水轻拭,即可除去奶块,易于鉴别。辨证论治

....心脾积热(手足口病溃疡性口腔炎)....

临床表现:口腔、舌面满布白屑,周围焮红较甚,面赤唇红,烦躁不宁,吮乳啼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白厚腻,指纹紫滞,脉滑或滑数。

治法:清心泻脾。

主方:清热泻脾散加减。

用药:栀子1、知母1、黄连1、黄芩1、地黄1、茯苓1、灯心草1

加减: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舌苔厚腻者,加香薷1、佩兰1、车前草1;

口干喜饮者,加黄精1、芦根1、天冬1;

腹胀纳呆者,加焦山楂1、炒白扁豆1、焦槟榔1;腹泻,加葛根1

....虚火上浮....

临床表现:口腔舌面白屑散在,周围焮红不重,形体怯弱,面白颧红,手足心热,口干不渴,或低热盗汗等,舌质红,少苔,指纹淡紫,脉细数无力。

治法:滋阴降火。

主方:知柏地黄丸加减。

药用:熟地黄1、酒萸肉1、山药1、茯苓1、泽泻1、酒黄芩1、知母1、黄柏1。

加减:

口干欲饮者,加黄精1、芦根1;

低热者,加胡黄连1、银柴胡1;

食欲不振者,加乌梅1、木瓜1、砂仁1;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

久病反复,虚火上炎者,加肉桂1;

病案举例

宋某,女,1岁半,患儿发热3天,两颊及舌尖上腭、咽部布满白色斑点,易拭,见红色溃面,声音嘶哑,烦躁不安,啼哭拒食,伴咳嗽,喉中有痰声,大便较少而干,小便短少色黄,舌苔黄腻,指纹紫滞。

诊断:鹅口疮

证型:心脾积热治法:清心泻脾

选方:清热泻脾饮

用药:

地黄1、车前子1、桔梗1、炒牛蒡子1、两面针1、黄精1、栀子1、黄连1、黄芩1、生甘草1、知母1、木通1

7付

总结

心脾积热清热泻,舌红苔腻兼尿赤

虚火上浮用知柏,舌红少苔手足热

说明:1:以上医学观点为专家个人意见,不代表天江药业立场。2:上述方剂剂量为天江中药配方颗粒剂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kouchuangaekc.com/ekcyy/17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