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是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学习汉语的奠基工程。

汉语拼音教学相对比较抽象和枯燥,对于刚接触拼音的孩子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

辅导作业的时候,有很多家长都被孩子的拼音「折磨」,这个视频里认真努力的孩子实在是让家长们又气又好笑。▼

刚入学一年级的孩子,如果有拼音障碍,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

a.不会拼读

b.只会单个跟读声母、韵母和音节,但是自己拼读时拼不出来

c.对于一些形近的音节,如:「bptf」,以及音近的「nl」会出现混淆

d.会拼读但是不会写出正确拼音

今天就跟家长回答一下,孩子在拼音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一)音节、字型多,无法正确认识

小学阶段的拼音包括声母23个、韵母24个、整体认读音节16个。

孩子需要先学会辨认拼音的音节,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拼读环节。

常见的辨别拼音「b」、「p」、「d」、「q」、「t」、「f」等存在困难,拼读音节也不清晰,主要是视听分辨能力较弱造成的。

1.视觉分辨能力是主要因素

视觉分辨能力,简单来说,就像辨别苹果和梨。

举例来说就是,孩子看到了桌上有两个水果,观察它们,发现它们像以前见过的苹果和梨,回想一下确实一致,然后根据回忆辨别出左边是苹果、右边是梨,最后告诉爸爸妈妈的过程。

它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脑的工作能力。

如果经常在家里看电视,而不是到户外活动,孩子没有办法全方位的观察物品,就不能在记忆存储丰富的「原材料」。

孩子视觉分辨能力就会发展比较缓慢,难以辨别出物体之间的细微差别。

这会极大影响孩子认识拼音和学习汉字的效率。

2.听觉分辨能力是次要因素

听觉分辨能力是指人们对不同声音之间差异的辨别能力。

如果孩子听觉分辨能力发展不良,会导致他在听别人的声音时将音节听混,比如「爸爸」和「怕怕」,自己在表达时也会出现替代音的现象。

就比如把「公公」说成「东东」,用「d」代替「g」,把「n」发成「l」,把「h」发成「f」,「uo」发成「o」,「ian」发成「in」;把有的音节中声母或韵母省略等等。

这都是孩子听觉分辨不良造成的情况。

3.视听分辨能力和前庭关系密切

前庭觉能够正确地过滤和筛选脸部正前方的信息,控制眼球。

孩子在阅读、写字、听课时,既要通过前庭觉保持身体、头脑的平衡稳定、不歪七扭八;又要提高眼球运动的自我控制能力、确保专注于学习。

平衡能力好了,孩子眼睛追踪文字、课堂的能力才能大幅度提高,才能达到学习所需的视觉集中性。

因此,拼读障碍常常和前庭发育不够完善相关。

(二)在拼读上或整体上无法连贯

有些能认识和记住音节的孩子,但是在拼读或是整体上不能连贯,比如「an」只能写出来听出来,却不能说出来。

主要和感觉系统上的本体感以及视知觉加工模式相关性比较大。

1.本体感弱,小肌肉不能正常运作

本体感是指大脑可以充分掌握自己身体的能力,其中包括对精细肌肉的控制。

拼读需要一定的语感,即对语言节奏韵律的把握,需要舌头和上颚等口腔内小肌肉群的控制和协调的运作。

本体感失调的孩子,不能很好地进行细微音节的拼读,经常存在拼读不连贯或者不清晰。

2.视知觉认知加工模式不同影响

视觉在获取外界物体信息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kouchuangaekc.com/ekczy/12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