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高频考点二
17.小儿咳嗽 外感咳嗽 风寒咳嗽证——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杏苏散、金沸草散。 风热咳嗽证——治法:疏风解热,宣肺止咳;方药:桑菊饮。 风燥咳嗽证——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药:清燥救肺汤、桑杏汤。 内伤咳嗽 痰热咳嗽证——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方药:清金化痰汤,清气化痰汤。 痰湿咳嗽证——治法:燥湿化痰,宣肺止咳;方药:二陈汤。 气虚咳嗽证——治法:健脾补肺,益气化痰;方药:六君子汤。 阴虚咳嗽证——治法:滋阴润燥,养阴清肺;方药:沙参麦冬汤。 18.肺炎喘嗽 病变部位主要在肺,病机关键为肺气郁闭,痰热是其病理产物。 治疗原则:以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基本原则。 常证 风寒郁肺证——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方药:华盖散。 风热郁肺证——治法:辛凉宣肺,化痰止咳;方药:麻杏石甘汤。 痰热闭肺证——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毒热闭肺证——治法:清热解毒,泻肺开闭;方药: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 阴虚肺热证——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 肺脾气虚证——治法:补肺益气,健脾化痰;方药:人参五味子汤。 变证 心阳虚衰证——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 邪陷厥阴证——治法:清心开窍,平肝息风;方药: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 19.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1)心率突然加快,婴儿超过次/分。 (2)呼吸突然加快,婴儿超过60次/分。 (3)突然发生极度烦躁不安。 (4)面色明显发绀,皮肤苍白、发灰、发花、发凉,指(趾)甲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尿少或无尿。 (5)心音低钝,有奔马律,颈静脉怒张,X线检查示心脏扩大。 (6)肝脏进行性增大。 (7)颜面、眼睑或下肢水肿。具有前5项者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 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 一般处理:给氧、祛痰、止咳、镇静及病因治疗; 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首选西地兰或毒毛旋花子苷K或地高辛; 必要时可使用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 20.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 哮指声响言,喘指气息言,哮必兼喘,故通称哮喘。临床以反复发作,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哮鸣、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为主要特征。哮喘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发病年龄以1~6岁为多见,大多在3岁以内初次发作。 辨证论治: 发作期 风寒束肺证——治法:温肺散寒,涤痰定喘;方药: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阻肺证——治法:清肺涤痰,止咳平喘;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 外寒内热证——治法:解表清里,止咳定喘;方药:大青龙汤。 肺实肾虚证——治法:泻肺平喘,补肾纳气;方药:偏于肺实者,用苏子降气汤。偏于肾虚者,用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 缓解期 肺脾气虚证——治法:补肺固表,健脾益气;方药:玉屏风散合人参五味子汤。 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固摄纳气;方药:金匮肾气丸。 肺肾阴虚证——治法:养阴清热,敛肺补肾;方药:麦味地黄丸。 21.反复呼吸道感染辨证论治: 肺脾气虚证——治法:补肺固表,健脾益气;方药: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 营卫失调证——治法: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 脾肾两虚证——治法:温补肾阳,健脾益气;方药:金匮肾气丸合理中丸。 肺脾阴虚证——治法:养阴润肺,益气健脾;方药: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 22.鹅口疮: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主要病变在心脾。 辨证论治: 实火证应治以清泄心脾积热;虚火证应治以滋肾养阴降火。 心脾积热证——治法:清心泻脾;方药:清热泻脾散。 虚火上浮证——治法:滋阴降火;方药:知柏地黄丸。 23.小儿口疮:病变部位在心脾胃肾。 辨证论治: 风热乘脾证——治法:疏风散火,清热解毒;方药:银翘散。 心火上炎证——治法:清心凉血,泻火解毒;方药:泻心导赤散。 虚火上浮证——治法:滋阴降火,引火归原;方药: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24.小儿泄泻 病因: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脾肾阳虚。 辨证论治: 治疗以运脾化湿为基本原则。 常证 湿热泻证——治法:清肠解热,化湿止泻;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 风寒泻证——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方药:藿香正气散。 伤食泻证——治法:运脾和胃,消食化滞;方药:保和丸。 脾虚泻证——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方药:参苓白术散。 脾肾阳虚泻证——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变证 气阴两伤证——治法:健脾益气,酸甘敛阴;方药:人参乌梅汤。 阴竭阳脱证——治法:挽阴回阳,救逆固脱;方药: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 25.厌食的病位在脾胃,治疗以运脾开胃为基本原则。 辨证论治: 脾失健运证——治法:调和脾胃,运脾开胃;方药:不换金正气散。 脾胃气虚证——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方药:异功散、参苓白术散。 脾胃阴虚证——治法:滋脾养胃,佐以助运;方药:养胃增液汤、益胃汤。 26.积滞的病位在脾胃,治疗以消食化积、理气行滞为基本原则。 辨证论治: 乳食内积证——治法:消乳化食,和中导滞;方药:乳积者,选消乳丸;食积者,选保和丸。 脾虚夹积证——治法:健脾助运,消食化滞;方药:健脾丸。 27.疳证的病位在脾胃,治疗原则以健运脾胃为主。 辨证论治: 常证 疳气证——治法:调脾健运;方药:资生健脾丸。 疳积证——治法:消积理脾;方药:肥儿丸。 干疳证——治法:补益气血;方药:八珍汤。 兼证 眼疳证——治法:养血柔肝,滋阴明目;方药:石斛夜光丸。 口疳证——治法:清心泻火,滋阴生津;方药:泻心导赤散。 疳肿胀证——治法:健脾温阳,利水消肿;方药: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 往期链接: 中医儿科学高频考点(一) 点击参加19执医考点大扫荡打卡哦~ 编辑:青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kouchuangaekc.com/ekcfz/17332.html
- 上一篇文章: 做完月子要发汗,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